民監署

民監署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民監署檔案1707096
(無極生太極源始極至 法律致無法官逼民反  非法政權弄權自滅亡 理由無法無天至無道)
民監署籲非法當權者,別再自作流氓行霸道。就香港偽政當前,民權喪失民生生存淪陷至無所不悲,區區小事普選權都不得民由自主,至今更可惡的是「民選議員」都赤裸裸被惡魔勢力以濫權、濫政、濫法剝奪一無所有。這群魔鬼不除不得,百年以來欺騙連連不斷而橫行霸道侵犯強奪屢見不鮮。神州幾千年列位最惡兇殘的非法政權,冒人民名奪人民產侵吞人民的權。
引用文章演繹意義:美國之音訊7月16日話題:1)台灣解嚴30年 蔣經國模式能否在中國複製?【海峽論談】完整版: 台灣解嚴30週年前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國最著名的異議人士--劉曉波在醫院去世,有人說他是求仁得仁,成為了中國民主的殉道者。台灣總統蔡英文除了向劉曉波致敬之外,也在台灣解嚴30週年之際強調,自由民主從來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爭取。回顧30年前,蔣經國以專制結束專制,讓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如果將歷史與今日對照,從台灣的 “蔣經國模式”與劉曉波的命運來看中國的民主化,究竟中國在走向民主的道路上,需要的是一位政治強人的魄力?還是一名殉道者的犧牲?又或者是必須採用其他不同於這兩者的方式?才能夠改變這個民族的靈魂? 《海峽論談》邀請前台灣新聞局長邵玉銘與前六四學運領袖王丹深度對談。
立場2017/7/17-9:22【四議員被DQ】曾鈺成:林鄭不覆核 也難保沒有人覆核其他議員  高等法院原訟庭上周五頒下裁決,全部4人劉小麗、羅冠聰、梁國雄、姚松炎遭入稟司法覆核案件,均被裁定宣誓無效,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今日在報章專欄指出,宣誓一旦無效即可裁定宣誓人拒絕或忽略宣誓,因而馬上喪失資格,是人大釋法之後才確定的準則。  他在《am730》專欄指出,看了負責案件的法官區慶祥的判詞,難保沒有人會覺得還有其他議員的宣誓不符法律規定,於是申請司法覆核,尋求褫奪他們的議  他認為,區官指出,宣誓要莊重和真誠,以及宣誓人必須真誠地相信誓言內的承諾,是普通法的要求,早已存在,並非只是人大釋法之後新增的條件。  曾鈺成認為,用以判別宣誓是否「莊重」和「真誠」的是「客觀驗證標準」而不是宣誓人的主觀意圖,過去並不明確;而宣誓一旦無效即可裁定宣誓人拒絕或忽略宣誓,因而馬上喪失資格,則是人大釋法之後才確定的準則。  他又認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政府沒有計劃再提出司法覆核,挑戰其他議員宣誓的有效性,「可是,看了區官的判詞,難保沒有人會覺得還有其他議員的宣誓不符法律規定,於是申請司法覆核,尋求褫奪他們的議席。」
立場訊2017/7/17-10:13市民覆核朱凱廸鄭松泰資格 下周開庭處理傳票修訂  先後有6名非建制派議員被政府興訟取消資格,也有市民早前入稟,挑戰自決派朱凱廸及熱血公民鄭松泰的議員資格,按司法機構網站的資料,案件已排期在本月26日(下周三)於高等法院原訟庭開庭,但只是進行3分鐘聆訊,庭上處理傳票修訂許可。  原告羅景楊於今年3月初,委託律師入稟高等法院提出兩宗訴訟,指朱凱廸和鄭松泰在宣誓就職時違反《基本法》和《宣誓及聲明條例》,入稟狀提到朱凱廸在宣誓時高叫「民主自決」和「暴政必亡」,而鄭松泰在宣誓時大叫「抗爭運動」、「全民制憲」和「重新立約」。  至於其他覆核案的官司,如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會員鄭玉佳去年11月挑戰8名議員資格,除了上周五被褫奪的4人,還包括鄭松泰、邵家臻、陳志全、朱凱迪,但其後鄭知悉政府向梁國雄等4人提出司法覆核,於是以自己入稟與港府重複為由,已撤銷申請。兩名居於天水圍的市民彭東陽及彭正杭,去年11月亦挑戰10名泛民議員的資格,但入稟狀把鄭松泰及姚松炎的名字誤寫為「鄭鬆泰」及「姚鬆炎」,據司法機構網站,有關案件暫未有聆訊排期。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生莫嘉傑去年10日入稟法院申請司法覆核,要求推翻立法會主席當日為「龜速」宣誓的劉小麗監誓的決定,後雖獲法院批出「許可」,但莫其後申請法援被拒,最後申請暫緩案件,待今次四人的司法覆核有結果,料因劉而被撤銷資格,官司不會繼續。

立場訊2017/7/17-10:再DQ 4名議員對香港是禍是福?  26去年的立法會選舉,在雨傘運動失敗之後的一片悲情氣氛中,選民卻積極透過選票清楚表達了他們的願望。年輕的新選民希望把有較強本土情懷的議員送入議會,有不少選民也希望議會能夠維持足夠的制衡力量,不希望讓建制陣營輕易改變遊戲規則。這些政治訊息在去年的立法會選舉中是十分清楚的,本來也透過選舉結果體現出來了。現在政府以政治的考慮,再利用宣誓方式這一種技術性的因素,一時間扭轉了選舉結果構成的政治格局,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難免都令人覺得有打矛波之嫌。泛民主派的支持者,相信大部份也不會感到服氣。  在表面上、在制度上,這一次法庭的判決確實令政府及建制陣營突然間佔了更大的上風,有機會利用這個條件進一步拉闊這種優勢的制度性結構。過去,政府及建制陣營也從來不會吝嗇於利用制度上的優勢來製造既定事實。泛民陣營的議員也只能進一步透過議會程序及民意的支持來與政府及建制派周旋。這是上一屆特區政府在施政上處處起火,社會嚴重撕裂的主要原因。 香港始終仍然有一個十分活躍的公民社會及多元的言論空間。就算政府擁有制度性的優勢,經驗告訴大家,政府如果要為所欲為也不容易,一些不符合市民期望的政策也不會因此而變得更順利。更有甚者,政府及建制派越是恃勢,民意就會進一步反彈,社會就變得更分化,到個頭來又會增加政府落實施政的困難。面對這一次在議會內力量的流失,泛民主派也必然會更積極動員社會,透過議會外的力量,繼續與政府及建制陣營周旋。社會動員的力量及效果會有多大,其實往往也與政府及建制陣營是否意圖用盡制度優勢有關。因此,今次法庭的判決在表面上似為建制陣營擴大了優勢,但同時也為社會對立及分化埋下了新的種子。  17/07/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