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監署

民監署

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

民監署檔案1802050(禍港官員無賴無恥 享俸祿霸職權揮霍政資  民監署承職責追究 譴責黑道利益交易事實)民監署倡特首公開真相
呼籲特區政府不得無良行政,必須公開「隱瞞無能力施政危機」真相;不得以偽政行為再度欺騙港人及出賣港府政權。事到如今,不能再以不負責任的行為為非作歹非法施政。此非賢能統治者的風格,涉反動政權的竊政詭異敗政作風。在民監署職責範圍內的工作屬責無旁貸而難辭其咎,因此以律法程序、訴諸罪行繩之以法就公堂辯證。
2018/3/2-10:54【預算案】楊偉雄:創科要追落後 花1000億都不夠 創科基金注資百億只夠用四年  財政預算案提出在創新科技增加500億元撥款,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今早在商台節目上,形容目前做法是「穩健」,「如果要追返(創新科技)落後情況,可能1000億元都唔夠。」  楊偉雄指出,500億元撥款當中200億用於河套區創科園第一期,「即是200億,整個河套自己發展都不夠…200億只是第一步的數字。」  楊偉雄指出,目標在河套區創科園,發展人工智能、醫療科技等產業,「需要一個地方拍住內地先發展得更好。」  500億元撥款當中,包括有100億注入創新科技基金,楊指基金主要資助應用研發,「呢條數要不斷注,你睇過歷史,過去是未試過注資超過50億,但目前創新科技基金剩返十幾億,去年我們已投放15億,所以唔注資唔得。」楊偉雄認為,如未來一年創新科技基金開支達30億元,注入100億元的金額,「頂籠捱四年」。  對於主持人問到500億是否足夠,楊偉雄指出,「而家夠,但做的時候也要繼續投入,如果唔係,達唔到研究開支佔本地生產總1.5%比例的目標。」他期望,四年後的創科開支由現時的180億元增至450億元,即約佔本地生產總值1.5%
2018/3/2-12:20立場訊 五百億投資創科?回顧港府的往績【文:賀穎傑@前線科技人員】政府在最新的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投資五百億於創新科技。五百億是什麼概念?假如交由全香港的成年人平分,每人可分得約八千元。事實上,政府帶頭推動創新科技在香港並非新事物,主權移交頭幾年政府曾經設立資訊科技及廣播局。當年政府推行很多科技政策,例如數碼港,科學園,應科院,創新及科技基金等等都是資訊科技及廣播局的產物。廿年過去了,究竟成效如何?讓我們跟大家回顧一下。  科學園  香港科學園於 2004 年 10 月落成,成立之初的目標為「透過發展重點科技領域,包括電子、資訊及通訊科技、綠色科技、生物醫療、新物料及精密工程,帶領香港成為地區的創新及科技樞紐。」而科學園在發展初期,亦很重視招攬知名的科技公司作主要租戶( anchor tenant)。當時科學園認為,能夠成功吸引到一批主要租戶是尤其重要的,因為享負盛名的公司入園成為主要租戶是對科學園的認同,而這亦有助產生凝聚力,可吸引其同業加入成為租戶。  可是,根據蘋果日報於 2012 年的報導,當年科學園為「省招牌」而引入的跨國科研集團,很多根本只剩下空殼,完全是「零科研」。綜合報導,科學園有以下問題:  ● 記者走訪了園內 250 多間公司後發現,當中近兩成辦公室長期無人辦公,從大門玻璃望進去,部份只有簡單放置枱椅,就連電腦也欠奉,甚至有公司空空如也,信件隨意丟在門外。有大廈保安直言:「啲寫字樓丟空好耐,係有公司長期都冇人返嚟!」  ● 其中一間國際知名的科技公司「研諾邏輯科技有限公司(Advanced Analogic Technologies,現已被 Skyworks 收購)」,是在科學園開幕時,獲隆重邀請進駐,但記者當日登門,發現簽約10年,租用14,400呎的研諾邏輯科技,門外掛着鎖鏈,辦公室地板亦已拆掉,據說已丟空很久。記者聯絡其總公司了解,但未獲回覆。  ● 有業界指,在國內做科研較香港有優勢,租金平十倍,甚至可獲十年免租全層。租用科學園六年的半導體公司老闆尤寧圻,在深圳接受訪問時指,在科學園的辦公室租約400呎,租金6,000元,為方便與國外客戶做生意,所以保留上址辦公室作見客之用。  ● 有租戶爆料,一手推動科學園工程的董建華,其家族以CargoSmart(Hong Kong) Limited租用其中一座全層做科研,但其實大部份員工只是東方海外的IT支援部。  ● 有租戶更指,有公司以旅遊巴載客人參觀辦公室,做貿易、零售,甚至美容推銷生意。  ● 記者調查發現,科學園部份公司表裏不一,有公司將科學園的寫字樓當作公司聯絡處、IT支援部,甚至有軟件公司用來做零售等。  除此之外,科學園亦有其他種種配套不足的問題,例如科學園不准許測試實驗室用明火,可是有一些測試是需要用明火的,例如 pots-and-pans的測試,因此有一些實驗室未能搬入科學園。事實上,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科學園更大的用處是舉行婚禮,舉行跑步比賽、步行籌款、舉辦數碼攝影展、打數碼遊戲機比賽之類活動。  我們明白,投資創新科技乃高風險投資,投資多間公司中只有少數能夠成功,在古今中外亦然。可是,科學園成立至今已超過14年,所培育的公司至今未有一間稱得上是家傳戶曉成功例子。我們有理由懷疑香港政府是否有能力推動科學園成功發展?掌管科技發展的署長都沒有高科技背景,香港需要做哪方面的科研?科研成功後產品的目標銷售策略如何?
數碼港  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上任後提出眾多鴻圖大計,例如中藥港、硅港、鮮花港,當中最為港人熟悉的,莫過於提倡發展資訊科技而興建的數碼港(Cyberport)。他在1999年初宣佈在薄扶林興建「數碼港」,並以低廉租金吸引微軟(Microsoft)等跨國資訊科技企業到香港投資。香港當時正經歷樓市崩潰,但另一邊科網狂潮正在美國熱炒,數碼港頓時成為黑夜明燈,成為香港經濟轉型的寄望,跟早前立法會陳健波議員稱成立創科局年輕人就可買樓的說法如出一轍。  數碼港當時的發展概念,是由政府撥地發展,並透過發展住宅項目作為發展數碼港的資金,減少政府負擔,並由電盈方面負責管理整個數碼港。但由於數碼港項目被批評為地產項目,引起不少地產發展商不滿,港府最後改變遊戲規則,由政府成立的香港數碼港管理公司負責管理。  事實上,現任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其履歷上最強調的一點就是當了數碼港近七年(2003 - 2009)的行政總裁。在他任內最得意的一項功績,正正是他成功把數碼港的營運轉虧為盈。  讓我們客觀地分析一下,把數碼港的營運轉虧為盈是否一項值得大書特書的功績呢?首先,香港數碼港管理公司只是負責管理一座酒店,四座寫字樓及一座商場。它的收入就是從這幾座建築物所收取的租金,而支出就是管理有關的人工及各項支出。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建設數碼港的成本並不需要由數碼港管理公司支付。在「土地問題」嚴重的香港,在不用支付地價及建築費的前提下,所收取的租金還不夠管理費支出還真算是天方夜譚。另一方面,數碼港轉虧為盈的其中一個關鍵是酒店收入大增,可是當比較的基準是用 2003 沙士年,我想香港沒有幾間酒店在 2009 年的業績是比 2003 年差的,這是否值得算入管理層的功勞,頗值得玩味。  當然,用數碼港本身的營運收入來評論其管理是否優良當然是捉錯用神,因為衡量數碼港是否成功應該看它是否能產出成功的企業。那數碼港在這方面的成績如何呢?事實上,出身於數碼港的成功企業是有的,當中最成功的例子 Gogovan 最近被收購時,聲稱合併後的公司達獨角獸的估值。雖然坊間對此估值甚有懷疑,但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很難評估如果沒有數碼港這些企業就不會成功。即使退一萬步承認這點,這些公司的市值相加還遠遠不及政府投資在數碼港的 130 億港元,這項投資即使不算失敗,恐怕也很難歸類為成功。02/03/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