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監署

民監署

2019年2月20日 星期三

民監署檔案1902023(鄭月娥賣港事實現象 而邪理歪法自欺)香港特首變走狗禍患無窮
2019年2月21日上午6:11林鄭:港非單方面配合內地發展  【星島日報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日前出台,特首林鄭月娥昨出席立法會質詢時間,多位議員均問及大灣區規劃綱要,有民主派憂慮香港從此放棄區內的經濟領先地位,失去規劃的主導權。林鄭月娥強調,綱要只屬方向性文件,歡迎各界就發展過程提出建議,又指本港不會單方面配合內地的發展,各城市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關係。  林鄭月娥昨出席約三十分鐘的質詢環節,專業議政議員莫乃光提問時指,過去由特區政府自行規劃創科發展,擔憂大灣區規劃出台後,港府會失去主導權。林太回應指,綱要提到由香港主導發展國際創科中心,中央在過去一年半,已有多項措施支持香港創科發展,又引述一個參觀過香港和深圳創科發展的外國機構稱,創科加大灣區「等於矽谷同華爾街加埋一齊嘅效應」。  公民黨郭家麒指,本港醫療制度正面對水深火熱,綱要卻提出鼓勵本港醫生到內地執業,和讓非急重病人跨境陸路轉送直接入本港公立醫院,質問林太事前有否諮詢前線醫護人員和病人。林太澄清指,有關安排現已存在,亦只適用於身處內地的港人,方便他們回港求醫,「我希望你不會排斥他們回來香港求醫」。  民主黨胡志偉則指,林鄭月娥是以要香港人放下和周邊城市競爭的心態對待《綱要》,客觀上放棄爭奪香港在灣區經濟中的領先地位,令香港經濟日漸矮化。林太強調,本港不會單方面配合內地的發展,形容大灣區各城市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關係,香港亦會面向全球爭取人才。  工聯會何啟明提到,港人在內地生活仍面對不少困擾,舉例指沒有內地電子支付戶口的港人,「搭的士搭唔到,食飯落唔到單」,促請政府於年內選定數項政策,打破兩地隔閡。林太表示,港府已正與廣東、澳門以至中央商討處理不同議題,其中方便支付和稅務議題屬優先處理。  另外,胡志偉在會上提到政府提出修訂法例,容許以個案形式將逃犯移交至內地等司法管轄區,質疑此舉是「開後門」。林太指修例後以個案形式處理移交逃犯工作時,特首只負責啟動程序。
2019年2月21日上午5:45東方日報  研大灣區病人跨境轉運 港公共醫療恐淪陷  香港公共醫療服務瀕爆煲,人力、資源捉襟見肘之際,剛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卻提出研究開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陸路轉運服務,在指定公立醫院開展跨境轉診合作試點,令各界憂慮本港公共醫療壓力更將大爆炸。立法會議員昨趁行政長官出席答問大會批評當局罔顧香港現實,無視醫護人員「水深火熱」擅推建議。香港醫學會會長何仲平亦憂慮本港公共醫療或百上加斤。  跨境陸路轉診合作的建議公布後,本地醫護界及病人組織憂心忡忡,何仲平昨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如果港人在內地遇上事故,需要返港醫治,現時會先由內地救護車運送到羅湖,再轉乘香港救護車到北區醫院治理,但《綱要》提出的措施是想減省程序,如果內地人來港就診,以香港公立醫院現時服務及需求的擠迫,可能會令公營醫療系統百上加斤。  運輸非急重病人 被指無必要  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則指,《綱要》並沒寫明如何執行有關政策,認為應加強兩地合作,避免增加北區醫院負擔。他以港大深圳醫院為例,指出只需通過數十名香港人手,就建立了擁有六百多名醫生,二千多張病床的香港水準醫院,可以研究為更多港人提供服務。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更對《綱要》提出的建議摸不着頭腦,認為只是口號式字眼,看不出有何急切需要為非急重病人提供跨境陸路運輸服務。  林鄭澄清針對港人 方便接回  立法會昨日舉行行政長官答問大會,議員郭家麒亦就事件詰問林鄭月娥,質疑本港公共醫療體系已經水深火熱,若引入上述試點計劃,事前卻沒有諮詢業內人士,斥當局無視醫護壓力。林鄭月娥澄清,大灣區有關發展規劃中提到的非急重症病人是指香港人,現時已有安排若港人在內地有非急重病,回港求醫,會由救護車送到邊境,再由救護車送到醫院,此舉是方便港人回港求醫的安排。  倡醫護北上執業 恐加劇流失  另外,《綱要》提到鼓勵港澳醫務人員到珠三角開展學術交流及私人執業醫務人員短期執業,亦引起進一步令香港醫護人手流失的憂慮。盧寵茂說,醫護人員會自行判斷是否值得到大灣區就業,如本地醫護人員純粹到大灣區看症,並無大意義,最大的影響應該在於教學培訓。他強調,香港醫療界應學習內地提升效率,例如病人預約、掛號、付款等。

2019年2月20日上午5:45東方日報消失的檔案 警方調查報告 律政司放櫃桶底  檢控政策混亂令本港法治淪亡的律政司再被揭失職!本港於二○一四年九月底爆發史無前例的違法佔領行動之前,大批示威者率先於同年七月初發動「佔中預演」,警方事後拘捕逾五百人,包括三名時任泛民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何俊仁及梁耀忠,並迅速完成調查及向律政司提交報告,尋求檢控指示。不過,本報得悉,律政司收到報告後,至今將近五年竟從未向警方提供任何法律意見,調查報告淪為「消失的檔案」。有指若律政司當年採取積極態度跟進案件,或會對佔中搞手及參與者起阻嚇作用,不敢肆無忌憚公然挑戰法紀,未必出現歷時七十九日的佔領行動,兩任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及鄭若驊實難辭其咎。  「律政司倘及早指示 未必爆發大型佔領」  二○一四年七月一日,約二千名示威者響應由學聯及學民思潮發起的「佔中預演」,參與於七一遊行後,通宵佔領中環遮打道至翌日清晨,警方當晚出動三千警力採取清場行動,拘捕五百一十一人,最終向其中四百八十六人發出書面警告及釋放他們,餘下廿五名被捕人士則獲准保釋候查。有參與發動該次行動的學聯當時指,今次只是公民抗命運動的序幕,聲言會再次「嚟真」,結果兩個月後便發生違法佔領行動。  警追問調查進度 獲覆「唔使追」  可靠消息指,律政司當時接獲警方提交的調查報告後,一直放在「櫃桶底」,即使有警隊高層向律政司查問,所得的答覆是「唔使追」,案件石沉大海。知情人士透露︰「呢單嘢最少可以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證據確鑿,一係告,一係話唔告,點都有個答案,但(律政司)從來冇畀過任何法律意見,咁算點?」他坦言:「連佔領行動拉咗近千人,個報告都返咗啦,仲告埋人,咁點解呢單嘢乜都唔做?如果有畀指示,佔領行動或者冇咁多人參加!」  律政司拒評論 僅稱依守則辦事 本報向律政司查詢,過去五年來曾否就「佔中預演」的拘捕行動向警方提供法律意見,對方未有正面回應,只稱就所有檢控決定,律政司均須依據《檢控守則》,並在研究適用法律和有關證據後,公平公正地作出,包括相關證據會否在法律上得到法庭信納。就個別案件被捕人士的處理方向,律政司不會作出評論。  警方發言人則表示,於一四年七月二日凌晨於中區的一項行動中,共拘捕了五百一十一人,包括三百五十一名男子及一百六十名女子,他們所干犯的罪行包括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在公眾地方造成阻礙及協助組織未經批准的集結。所有被捕人士已獲暫時釋放,案件由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跟進,目前正徵詢法律意見。21/02/2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