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監署

民監署

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監署檔案1811211(匪賊跨境偽政不阻 盜國行為強宜禍港即將  失世融地位特首過 港人不得待斃揭竿在逼)基本法死港地亡國禍由  顯敗國突喪權港民責擔
國敗奸臣當權禍國殃民無所不極,國賢聖君愛民如子國泰民安無不寧戈安居樂業。
2018/11/2-15:32立場訊 東大嶼抗爭的條件與可能  近年香港人被政府玩弄到懷疑人生,卻也練成了逆來順受這項技能,大概再過幾年能實踐耶穌的教誨: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5:39)。  正當市民都覺得民意已起不了任何作用之際,近日建制派媒體如東方、星島居然在催動反對東大嶼計劃的民意,想藉此去拖住林鄭的步伐。這不但證明了建制陣營不是鐵板一塊,更重要的是,建制派倒戈去逼使政府重新考慮時,用了民意作為抗議手段。可見建制陣營對民意是籌碼這件事還是很了解,至少比香港人自己還要了解。果然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東方、星島在東大嶼計劃上與政府出現意見分歧,背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不一定是因為他們完全反對東大嶼,而是現計劃中他們被排除。考慮到建制派一向是為利益而結合,筆者大膽推測這次未能在計劃出台前達成共識,是內部利益分配出現了問題。類似的例子以前也有過,就是西九龍藝術文化區的發展計劃。當初政府以「單一招標」模式發展,令個別財團可以獨佔整個數百億元的項目。於是惹來某些地產商批評。最後政府把西九計劃推倒重來,放棄單一招標模式,讓各財團利益均沾,事情才告一段落。由於被排除陣營與政府本有利益輸送關係,只要政府提出令建制媒體都滿意的方案,這些媒體就會改過來。可惜的是暫時沒有足夠的徵兆讓抗爭者完全掌握東大嶼填海計劃的利益矛盾,我們只能推測被排除的派系正在出招,意圖改變局面。參考西九的事例,我們可以演練這樣的劇本:  被排除的派系/利益集團,利用媒體優勢去催動反對填海計劃的民意,令計劃的認受性降低。到某一個地步,絕大部分民意,包括自由化的公民社會及某些建制派所控制的媒體,都認為計劃荒謬絕倫。用後雨傘的陣營去比附,就是黃絲至淺藍絲都不認同計劃。到這個地步,淺藍陣營的政治人物/議員就可以公開發言,為符合民意,理順施政,計劃要擱置或推倒重來。原本被排除的派系/利益集團就乘勢跟其他派系達成共識,實行利益均沾。之後建制媒體轉而大唱和風,主張新方案從善如流,安撫淺藍原有的反對情緒。在這個過程中,任何時候,政府都可以向被排除者申出友誼之手,在整個劇本走完前達至共識。只要小心不要令太多抗爭者發覺建制的矛盾,使大家繼續相信政府是難以撼動的。  面對這個劇本。可以說明幾件事。首先,政府運作還是要有部份民意基礎的,哪怕只是三四成由親建制媒體策動的民意。其二,建制派內部比抗爭者更理解政府對民意的需要,所以更容易借用媒體和民意來與政府討價還價。其三,政府遠遠不是「想點就點」,也不可能事事一意孤行。有了這些認知,我們就可以討論在當下,抗爭者還有什麼可以做。  就著這次東大嶼填海計劃來說,有好些人提出全民不交稅以表不滿,指以往美國獨立革命就是由抗稅開始。如果全部人一起抗稅,的確是可以癱瘓政府。固然癱瘓政府是大眾也受害,但那也是一個威脅政府的方法,要它低頭。然而在香港是較難做到,以往有過全民少交一元稅的建議,是一種象徵式的行動,這還比較可行也有其實際意義,因為如果真的做了,大家就會覺得,果然我少交一元,政府也不能拿我怎麼樣。就是說大家會發現自己與政府討價還價的能力和地位,可以為以後的抗爭鋪路。不過說到底香港人還是 _ _ _ _ 的,交少一元可能也怕被抓去問話。  筆者認為較可能阻止計劃的方法是利用既得利益階層的內部矛盾。而市民的反抗力量可以成為其中某些派系的鬥爭的助力。我們盡力去集氣讓人了解計劃的荒謬,至於具體行動,就要視乎民意有多強,是否有機會讓政府的內部矛盾表面化。  現在抗爭者因為建制派內部矛盾而有了活動空間,可以在較友善的媒體環境下理性分析填海計劃,將計劃的弊端呈現。趁現在的空隙,全力建立填海就是晒錢、白痴的常識。現在講的真話,會比建制派全面封鎖時傳得更遠更快,跟藍絲討論填海的問題時也較容易得到認同。當然,我們要隨時有心理準備,一旦建制派談好條件,達成共識,那些淺藍媒體就會集體轉軚,一併帶走許多反填海的民意。也會有愛字頭團體出來宣傳愛香港愛填海的謬論。正因為這個空隙隨時消失,我們更加要好好把握,把論述做好,變得更入腦,更常識,令媒體轉軚時還能保住多些反填海民意。  建制派的內部抗爭與民主抗爭有本質上的不同,然而,歷史上也有許多抗爭運動是在建制內鬥中得到力量,故筆者認為抗爭者還是要有意識去好好把握這種建制矛盾。香港政局短期內難以從內部引發劇烈變化,也造成抗爭者處於守勢。目前我們能做的是令香港不要因為大陸壓迫而惡化,或至少減慢這種惡化。在此情況下,建制內部矛盾就是我們最能借助的形勢。我們非常明白這時抗爭者正成為建制內鬥的棋子,也就是說我們真正的訴求可以隨時被犧牲。而我們也要警惕,不要在與建制共舞的片刻被迷惑,以為自己在抗爭者中與別不同,可以透過犧牲其他抗爭者來謀求更多建制影響力。這就是權力的誘惑。幾多曾經同行的抗爭者,為了一時的成果,卻忘記了整體香港民主自由抗爭的目標,或有意或無意,被建制收編。  要迴避這種結局,除了要保持頭腦清醒,更重要的是對民間、民意有最根本的忠誠和信心,也是對抗爭運動的長遠目光。香港能走上民主、自由、平等的道路,靠的還是民意、民心。運動的成功,並不是靠幾個建制派偶然轉軚反中央,幾個民主精英的領導,而是絕大多數人認同、投身抗爭,一起奮鬥。所以進行深耕,改變民風,還是最根本。深耕不單指中小學教育,也是整個公民社會的強化,社區運動的進步,抗爭力量的共融。哪天淺藍媒體能催動的民意都站到了民主、自由的一方,就是香港邁向民主的時機。

2018/11/2-13:5立場訊:一國吞噬兩制 香港失中立地位 — 1說到港中關係,相信最近大家的焦點也會放在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上。不過,在這個課題上,其實有另一宗更值得大家留意的新聞,就是有解放軍軍機在赤鱲角機場降落,接載駐港部隊參與中馬泰三國聯合軍演。這是 97 年主權移交後,解放軍首次使用本港機場接送部隊。這是否預示著香港在軍事上相對「中立」的形象會日漸褪色?這又會如何影響香港?  事實上,駐港部隊的部份軍官也曾因參加演習離港。不過,由於部隊的訓練及後勤基地分別設於東莞及深圳,故此,部隊最終取道深圳機場出國。從這個角度出發,是次駐港部隊特意使用赤鱲角機場,便顯得另有深意。  一直以來,軍隊在中國都有著重要的政治角色。港人對此印象較為深刻的,應該是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的觀點:駐軍是國家主權的象徵;是故,他直稱「97 後解放軍不進駐香港」的說法是「胡說八道」。將這樣的思路套進來,解放軍是次調動,就是要再度強調北京對港的主權以及全面管治權。進一步推想,北京的思維就是如下:解放軍在港活動,根本就是平常事,不值得大驚小怪。  無獨有偶,解放軍這類「平常活動」,港人最近也見過一次:颱風山竹襲港後,駐港部隊在 10 月中主動出動,清理在郊野公園的塌樹及垃圾。不過,根據《基本法》第十四條,理論上來說,應先由特區政府提出「救助災害」的協助請求,解放軍才作出相關的行動。中國問題專家劉銳紹則透露,這是因為「高層認為『要趁機創造既定事實,讓香港人逐漸接受』」,要「借勢而噬」,「吞噬『兩制』的界線」。  縱合兩件事來看,北京的「願景」就是要把解放軍在港的軍事調動、日常活動,逐漸變成常態,甚至借機繞過某些法律規定,也在所不惜。這樣,自然為香港帶來衝擊。  香港作為國際都市,中國在此有任何動作,港府有什麼反應,其他國家也會看在眼內,並以此評估應該持什麼態度看待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以往香港在軍事上一向是以較為「中立」的形象在國際社會出現,同時,由於香港在政治、經濟、社會上確實與內地有別,因此,西方世界願意給予香港不同於中國的待遇(如美國的《香港政策法》)。  香港在政治、經濟、社會層面,已愈來愈與中國「接軌」(如取消反對派參與選舉的資格、大灣區融合計劃、驅逐外國記者等);如今就在最為敏感的軍事方面,解放軍也要高調亮劍。如此西方國家又有何誘因,要維持給予香港獨特待遇?長此下去,在中美新冷戰的大環境下,美國如要全面壓制中國,取消香港這個「中國白手套」的獨特地位,已經不再是天方夜譚。03/11/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