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監署

民監署

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

1051民監署檔案2002017(反動勢力橫行政壇禍港政權民權泛濫)港府政民併肩作戰抵抗暴政行為!
2020/2/29-11:04立場訊:保安局:6.9 至今拘 7,165 人 30 歲以下佔八成 11.18 拘逾千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昨日接獲保安局回覆,披露在去年 6 月 9 日至今年 1 月 23 日期間,警方在大型公眾活動中一共拘捕 7,165 人,其中 18 歲以下人士佔 1,199 人,19 至 30 歲則共有 4,608 人。  朱凱廸今早在 Facebook 貼出保安局提供的拘捕數字,顯示警方過去大半年在公眾活動的拘捕數字,其中未夠 18 歲的被捕人士共有 1,199 人,佔總數一成六;連同 19 至 30 歲的被捕人士,30 歲以下的被捕人士,則佔總數逾八成。  其中單日被捕人士最多的是去年 11 月 18 日,當日被捕人數共 1,071 人。當天是警方包圍理工大學第二日,以萬計市民夜晚赴尖沙咀、佐敦、以及何文田一帶「反包圍」,警方清場並拘捕多人,從理大出來的人士亦被警方以暴動罪名拘捕。當晚在油麻地彌敦道碧街街交界,亦發生懷疑因速龍小隊的小巴衝向人群,造成人踩人意外。  不過保安局僅提供截至 1 月 23 日,即本港確診首兩宗武漢肺炎個案當日的被捕數字,未能顯示在疫情爆發後、遊行示威活動減少的警方拘捕數字。  翻查資料,警方近日的拘捕行動,並未因為疫情停止。包括在 1 月 24 日在屯門拘捕 4 人,指他們涉嫌製造炸彈;1 月 25 日凌晨拘捕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指他曾呼籲市民參與 1月 19 日被警方反對的遊行,涉嫌干犯「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及於昨日(2 月 28日)拘捕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前民主黨主席楊森及工黨副主席李卓人,指他們涉參與與去年 8.31 非法集結。
2020年2月29日 上午10:48香港電台-港聞  美國關注黎智英等3人案 多名前學運領袖斥政治報復  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對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及民主黨前主席楊森被捕,表示關注,期望特區政府切勿為政治目的而選擇性執法,促請當局公平透明處理案件,確保香港法治以及港人和平集會與表達意見的權利。  另外,八九學運領袖王丹、胡平及王軍濤及學者嚴家其亦發表聯合聲明,強烈抗議警方拘捕黎智英等人。  他們表示,警方拘捕幾個月前參與和平抗議的人士,是一個報復行為,只會加深香港民眾的反感,形容為未來香港爆發更大規模的抗議,埋下無數種子。  他們批評特首林鄭月娥進一步擴大香港事端,希望當局停止迫害有關人士。
2020/2/28-22:11立場訊:香港人忙住抗疫,政權卻係忙住清算  今朝,我知道阿人(李卓人)被捕嘅一刻,我覺得好忿怒……當市民活喺武漢肺炎嘅恐懼之中,醫護忙住救人,社區忙住防疫,政權卻係忙住清算。林鄭月娥口口聲聲話抗疫,骨子裡就只有政治盤算,以致口罩供應穩定唔到、在外地嘅港人得唔到實際支援、打工仔面臨停工停薪等等嘅不公待遇。  疫症無辦法喚起當權者嘅良知,佢哋依然政治凌駕一切;疫症無辦法令腐敗嘅當權者同成個社會一齊對抗傳染病,我哋更加要握實身邊嘅同路人,互相守望。  上年,前線戴住豬嘴、眼罩,而我知道防具之下係一個又一個懷住信念嘅手足。疫症當前,我哋每個人都戴住口罩,口罩之下,我哋都要記住那個煲底之約,我哋要勇敢面對呢一切打壓,因為我哋返唔到轉頭,堅持落去先對得住身邊嘅同路人。  呢個夜晚,我諗返八三一遊行嘅影像,「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沒有暴徒,只有暴政」一句又一句充滿義憤嘅口號,言猶在耳。

2020/2/27-16:41立場訊:從國際線理解預算案:提防被中國拖垮我們的經濟   陳茂波昨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試圖以一萬元收買人心,借機增加警察撥款,此手段對抗爭了八個月的香港人當然毫無用處。但值得留意的是,當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受多國質疑、中國又因貿易戰及武漢肺炎面臨經濟危機,香港政府卻繼續對中共唯命是從,在預算案中吹捧一帶一路,並對上述挑戰全無應對之策。香港必須從中國奪回自主權、履行普選承諾、改善人權狀況,才能保持國際地位,當「世界的香港」。  今年香港經濟所面對的最大危機,莫過於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逐漸不受各國認可。自雨傘運動以來,西方國家早已意識到香港的高度自治只是虛有其表,近半年來中共對反送中示威的殘暴打壓,更使多國政府、商會、投資者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法治、人權保障及出入口管制完全失去信心,例如:美國通過《香港人權民主法案》,每年報告香港的人權狀況,及中國企業有否利用其出入口漏洞盜取感敏科技,以檢視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並遊説盟友因應香港人權狀況而不時審視香港獨立關税區的地位及實施制裁;國際社會多次嚴厲批評香港政府對反修例示威的處理手法,強調中國必須履行《中英聯合聲明》中的承諾;多個國際評級機構將香港的主權評級下調;及美國商會等外國持份者因拒批簽證事件多次批評香港日漸轉差的營商環境。  然而預算案對上述挑戰隻字不提,沒有任何措施去補救外國政府與投資者對香港的不信任,挽回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政府只是不斷利用政治修辭的方式,吹捧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穩健,當中更提及長遠而言,在「一帶一路」和「大灣區」中國國家級策略下,香港能充分依靠中國的經濟發展。  整份財政預算案當中亦沒有任何實際方法增加本港的競爭力,以及維繫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的政策。當中增撥1.5億給予貿發局舉辦展覽,只為宣傳香港在現行制度下仍有欣欣向榮和穩健的營商環境的虛幻景象。  另一邊廂,本年度的預算案亦一反常態,往年大力吹噓的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發展的內容較以往大幅減少,大致上沒有新措施和撥款。相信政府官員其實也認知到現時中共外交政策處處碰壁,全世界也開始意識到中國具有野心地透過一帶一路在世界多國興建基建,以換取資源和國際支持。這種金錢外交策略已經被不少國家識破,他們不再願意與中國合作以避免中共崛起,並令自身墮入債務陷阱。  雖然一帶一路計劃在世界各地不斷觸礁,港共政府推動中港融合的盤算仍在進行中,尤其這並不代表港共政府放棄區域融合的發展藍圖。陳茂波在未來五年錄得赤字的情況下依然堅持進行「明日大嶼」前期研究工作,可見港共政權未有擱置區域融合計劃。政府繼續透過興建萬億人工島和跨境基建增加本港西面與中國大灣區的交通連接,務求令香港與中國融為一體,但這只會令香港淪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令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產生龐大的信心危機。  簡而言之,去年港府在處理反修例運動出醜於國際社會面前,早而成為危機處理的反面教材。早前,彭博亦有評論文章指出香港早已陷入「失敗國家的狀態」。在如此差劣的情況下,實在令人擔心香港政府能否在未來應對可能進一步衰退的經濟,並守護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當香港國際金融地位已經因為中港融合而動搖,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更一針見血地批評香港過份融入中國體制,會對監管及信譽良好的體制造成挑戰。未來,令人擔憂的是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區域融合計劃,會否只是中國政府企圖以其國策犧牲本港利益,視我們為提款機並耗盡我們的儲備來支持中國發展,解決中國能源過剩和經濟下滑的危機。香港在過去多年來成為了中共的白手套,在面對轉差的經濟環境時,我們一定要理解國際形勢,不要被中國拖垮我們的經濟,才能守護這城市的命運。29/02/20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