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監署

民監署

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

1051民監署檔案2002017(反動勢力橫行政壇禍港政權民權泛濫)港府政民併肩作戰抵抗暴政行為!
2020/2/29-11:04立場訊:保安局:6.9 至今拘 7,165 人 30 歲以下佔八成 11.18 拘逾千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昨日接獲保安局回覆,披露在去年 6 月 9 日至今年 1 月 23 日期間,警方在大型公眾活動中一共拘捕 7,165 人,其中 18 歲以下人士佔 1,199 人,19 至 30 歲則共有 4,608 人。  朱凱廸今早在 Facebook 貼出保安局提供的拘捕數字,顯示警方過去大半年在公眾活動的拘捕數字,其中未夠 18 歲的被捕人士共有 1,199 人,佔總數一成六;連同 19 至 30 歲的被捕人士,30 歲以下的被捕人士,則佔總數逾八成。  其中單日被捕人士最多的是去年 11 月 18 日,當日被捕人數共 1,071 人。當天是警方包圍理工大學第二日,以萬計市民夜晚赴尖沙咀、佐敦、以及何文田一帶「反包圍」,警方清場並拘捕多人,從理大出來的人士亦被警方以暴動罪名拘捕。當晚在油麻地彌敦道碧街街交界,亦發生懷疑因速龍小隊的小巴衝向人群,造成人踩人意外。  不過保安局僅提供截至 1 月 23 日,即本港確診首兩宗武漢肺炎個案當日的被捕數字,未能顯示在疫情爆發後、遊行示威活動減少的警方拘捕數字。  翻查資料,警方近日的拘捕行動,並未因為疫情停止。包括在 1 月 24 日在屯門拘捕 4 人,指他們涉嫌製造炸彈;1 月 25 日凌晨拘捕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指他曾呼籲市民參與 1月 19 日被警方反對的遊行,涉嫌干犯「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及於昨日(2 月 28日)拘捕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前民主黨主席楊森及工黨副主席李卓人,指他們涉參與與去年 8.31 非法集結。
2020年2月29日 上午10:48香港電台-港聞  美國關注黎智英等3人案 多名前學運領袖斥政治報復  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對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及民主黨前主席楊森被捕,表示關注,期望特區政府切勿為政治目的而選擇性執法,促請當局公平透明處理案件,確保香港法治以及港人和平集會與表達意見的權利。  另外,八九學運領袖王丹、胡平及王軍濤及學者嚴家其亦發表聯合聲明,強烈抗議警方拘捕黎智英等人。  他們表示,警方拘捕幾個月前參與和平抗議的人士,是一個報復行為,只會加深香港民眾的反感,形容為未來香港爆發更大規模的抗議,埋下無數種子。  他們批評特首林鄭月娥進一步擴大香港事端,希望當局停止迫害有關人士。
2020/2/28-22:11立場訊:香港人忙住抗疫,政權卻係忙住清算  今朝,我知道阿人(李卓人)被捕嘅一刻,我覺得好忿怒……當市民活喺武漢肺炎嘅恐懼之中,醫護忙住救人,社區忙住防疫,政權卻係忙住清算。林鄭月娥口口聲聲話抗疫,骨子裡就只有政治盤算,以致口罩供應穩定唔到、在外地嘅港人得唔到實際支援、打工仔面臨停工停薪等等嘅不公待遇。  疫症無辦法喚起當權者嘅良知,佢哋依然政治凌駕一切;疫症無辦法令腐敗嘅當權者同成個社會一齊對抗傳染病,我哋更加要握實身邊嘅同路人,互相守望。  上年,前線戴住豬嘴、眼罩,而我知道防具之下係一個又一個懷住信念嘅手足。疫症當前,我哋每個人都戴住口罩,口罩之下,我哋都要記住那個煲底之約,我哋要勇敢面對呢一切打壓,因為我哋返唔到轉頭,堅持落去先對得住身邊嘅同路人。  呢個夜晚,我諗返八三一遊行嘅影像,「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沒有暴徒,只有暴政」一句又一句充滿義憤嘅口號,言猶在耳。

2020/2/27-16:41立場訊:從國際線理解預算案:提防被中國拖垮我們的經濟   陳茂波昨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試圖以一萬元收買人心,借機增加警察撥款,此手段對抗爭了八個月的香港人當然毫無用處。但值得留意的是,當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受多國質疑、中國又因貿易戰及武漢肺炎面臨經濟危機,香港政府卻繼續對中共唯命是從,在預算案中吹捧一帶一路,並對上述挑戰全無應對之策。香港必須從中國奪回自主權、履行普選承諾、改善人權狀況,才能保持國際地位,當「世界的香港」。  今年香港經濟所面對的最大危機,莫過於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逐漸不受各國認可。自雨傘運動以來,西方國家早已意識到香港的高度自治只是虛有其表,近半年來中共對反送中示威的殘暴打壓,更使多國政府、商會、投資者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法治、人權保障及出入口管制完全失去信心,例如:美國通過《香港人權民主法案》,每年報告香港的人權狀況,及中國企業有否利用其出入口漏洞盜取感敏科技,以檢視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並遊説盟友因應香港人權狀況而不時審視香港獨立關税區的地位及實施制裁;國際社會多次嚴厲批評香港政府對反修例示威的處理手法,強調中國必須履行《中英聯合聲明》中的承諾;多個國際評級機構將香港的主權評級下調;及美國商會等外國持份者因拒批簽證事件多次批評香港日漸轉差的營商環境。  然而預算案對上述挑戰隻字不提,沒有任何措施去補救外國政府與投資者對香港的不信任,挽回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政府只是不斷利用政治修辭的方式,吹捧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穩健,當中更提及長遠而言,在「一帶一路」和「大灣區」中國國家級策略下,香港能充分依靠中國的經濟發展。  整份財政預算案當中亦沒有任何實際方法增加本港的競爭力,以及維繫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的政策。當中增撥1.5億給予貿發局舉辦展覽,只為宣傳香港在現行制度下仍有欣欣向榮和穩健的營商環境的虛幻景象。  另一邊廂,本年度的預算案亦一反常態,往年大力吹噓的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發展的內容較以往大幅減少,大致上沒有新措施和撥款。相信政府官員其實也認知到現時中共外交政策處處碰壁,全世界也開始意識到中國具有野心地透過一帶一路在世界多國興建基建,以換取資源和國際支持。這種金錢外交策略已經被不少國家識破,他們不再願意與中國合作以避免中共崛起,並令自身墮入債務陷阱。  雖然一帶一路計劃在世界各地不斷觸礁,港共政府推動中港融合的盤算仍在進行中,尤其這並不代表港共政府放棄區域融合的發展藍圖。陳茂波在未來五年錄得赤字的情況下依然堅持進行「明日大嶼」前期研究工作,可見港共政權未有擱置區域融合計劃。政府繼續透過興建萬億人工島和跨境基建增加本港西面與中國大灣區的交通連接,務求令香港與中國融為一體,但這只會令香港淪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令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產生龐大的信心危機。  簡而言之,去年港府在處理反修例運動出醜於國際社會面前,早而成為危機處理的反面教材。早前,彭博亦有評論文章指出香港早已陷入「失敗國家的狀態」。在如此差劣的情況下,實在令人擔心香港政府能否在未來應對可能進一步衰退的經濟,並守護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當香港國際金融地位已經因為中港融合而動搖,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更一針見血地批評香港過份融入中國體制,會對監管及信譽良好的體制造成挑戰。未來,令人擔憂的是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區域融合計劃,會否只是中國政府企圖以其國策犧牲本港利益,視我們為提款機並耗盡我們的儲備來支持中國發展,解決中國能源過剩和經濟下滑的危機。香港在過去多年來成為了中共的白手套,在面對轉差的經濟環境時,我們一定要理解國際形勢,不要被中國拖垮我們的經濟,才能守護這城市的命運。29/02/2020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1050民監署檔案2002016(香港特首禍行政成常識 天理常識知識學識無  此妖賣港慣犯違基本法 守應責不履嚴重失職)有識無識涉一與百倍比  真理真諦幾人知誰能解
民監署理解行政責任三識闡釋:學識屬苗的固本質素稱皿器。知識屬花的成熟而變稱廚灶。常識屬果的食品而造稱煮效。三識範圍可效本能:學識,如車與輪配合適當才能運用,否則廢而無物可效。知識,如車輪大小有別而容載數質多少是息息相關就範可能,非也所需不及所能一切空談幻想。常識,乃方向而辨別東西南北之認識、可須所需去向的目的效果與成就要求,沒有方向所定去向何來明白與就準確。所以三識距離一百倍喻。

2020/2/24-16:48立場訊:充分暴露林鄭有幾無知與虛偽的「小報告」《蘋果日報》爆料,林鄭月娥向中央打小報告,只知諉過於人。根據她的邏輯,民主派及一眾社會人士批評政府就是對抗心態,是「反對派和激進網民採取反修例的抹黑、造謠、分化、激化內地和香港矛盾等等相同手段,進一步攻擊特區政府的管治」。建制派批評政府就是「沒有和政府站在同一陣線,往往以選舉理由加入批評特區政府行列」;批評她就是「對行政長官作人身攻擊」;至於作為其顧問團的行政會議成員,林鄭月娥也說「表現亦差強人意」。 報道說林鄭把對抗疫情的種種不足與過失歸咎反送中運動引發的社會暴亂,又說發起罷工的醫護是「借機鬧事的激進反修例分子」。  根據林鄭月娥的邏輯,批評特首、不與政府站在同一陣線、示威抗議、罷工,全部都是反政府,是令作為領導社會的特首林鄭月娥「四面受敵」的對抗性行為!  根據這份報告的思維邏輯,可以說全體香港人可能都有份被林鄭月娥打了小報告。有傳媒及議員就有關報道作查詢,特首辦不置可否,說明所爆的料屬實。希望盡快公布整份報告書,讓所有被指控的香港人可以一窺全豹。讓大家可以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林鄭月娥心目中衰乜,或者可以知道林鄭月娥這個人有幾衰格!  這份報告書也再一次反映了林鄭是多麼虛偽。口口聲聲說處理疫情不涉政治,呼籲大家不要政治化,但其實在骨子裏,林鄭自己卻是不斷作政治盤算。  過去幾個星期,她動不動就把她那個「專家小組」擺上台,叫大家不要把抗疫問題政治化,但就完全漠視那些專家面對傳媒所說的種種不同意見。其中一個經常被林鄭擺上台的專家袁國勇教授呼籲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份內事,不要互相指責」。但這位特首只是葉公好龍,竟然在背後打全世界人的小報告。  大抵她也以為因為政府要領導對抗疫情,自己作為特首便大條道理要被擺上神枱,好讓她把過去一年對社會造成的嚴重傷害一筆勾銷。  報告書說如果政府可以有效處理疫情,就可以得到市民的認同和支持。又說如果中央能夠協助解決部份問題,港人就會感受到「中央對港人的親切關懷」。但香港人只不斷感受到北京當局如何打壓香港人的政治訴求,也親歷那些京官如何支持黑警以濫用暴力這種方式來表現他們的所謂關懷!  面對突然而來的危機,一個政府如果能夠有效動員社會各種力量來應對,自然是有助政府建立威信,這是政治常識的 ABC。天災人禍有可能成為失效政府的救命草,這一點也不能完全否定。但前提首先是要政府有管治能力,有領導能力,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也能夠重建最起碼的信任。面對危機,政府就真的要做到以民為本,急市民所急,對策也應該要得到市民的認同及接受。面對市民對病毒南來的恐懼,林鄭事事都要提升到中港矛盾,動輒扣上「歧視國內同胞」、「斷絕中港聯繫」、「中斷物資供應」這些帽子來作推搪。林鄭作為特首領導下的抗疫,也要事事講政治正確,要把握每一個機會表現自己是北京的乖女孩,每一句都要首先感謝中央,甚至要首先感謝中央政府的駐外機構。如此賣相,只是不斷影衰香港人,只會令港人更鄙視這個政府!  要求所有人不理是非對錯,必然要與政府及領導人事事保持一致,這是特區政府承繼自北京當局的政治病毒。香港人其實在一直都在抗疫,抗拒被這種政治奴才病毒感染。  那些建制奴隸派感染政治奴才病毒甚深,去年他們盲撐政府,罔顧民意,硬要把送中條例交立法會二讀,擺到明無論如何都會支持政府。可見他們已經毒性上腦,病入膏肓。結果是政治自殺,去年 11 月底的區議會選舉,被林鄭拖累得雞毛鴨血。仍然與特首站在同一陣線的高官,民望全部跌至可恥水平,也是同一道理。  他們這一班人,到今天仍然死性不改,繼續支持政府,也支持黑警胡作非為,仍然繼續做打手,支持政府打壓教育界,打壓醫護,打壓所有批評政府的人,打壓拒絕做政治奴才的人。但林鄭月娥對此似乎仍然不滿意。可能她自己也忘記了,她與建制奴隸派同樣都只是奴才,只是在服務同一個主子,但她卻捉錯用神,以為自己就是特區的奴隸主。  報告書的其中一些說法,清楚反映了香港現在行的這一套半吊子「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殘酷現實。如果人民冇得揀,傳媒冇得發聲,便可能大家攬住死而不自知。但香港始終仍是一個言論開放,資訊自由的社會;憲制上也容許市民作出有限的選擇,就算沒法辦法推翻這個不乎民望的政府,也起碼可以透過選票表個態。因此,建制派如果只死攬這個特區政府,事事與林鄭同一鼻孔出氣,遲一點的立法會選舉肯定冇運行。  因為建制派已經被這種盲撐政府的病毒貽禍太深,連建制派也難擺脫其已經成為香港社會的政治病毒的形象。透過有效處理疫情,就可以為建制派創造「有利的氛圍」?就足以為建制派在九月立法會選舉前夕得到一個「難得可扭轉形勢的契機」?如果林鄭月娥真的有這種想法,就只能說明林鄭月娥的政治判斷力是如何貧乏!不要忘記,林鄭月娥在過去一年對香港中犯下的大錯已是眾人皆見。如果真係可以咁簡單,點解林鄭自己的屋企人都不敢再在香港蒲頭?  建制奴隸派面對稍後的立法會選舉,唯有與林鄭月娥保持距離,劃清界線。但礙於大家都是同一個字頭,服務同一個老細,有時也只能喑啞底,硬着頭皮做好奴隸應有的專業責任。估不到林鄭月娥仍然不滿意,還要打他們小報告!可見這班人表面上無論如何嘻嘻哈哈,如何說團結一致,實際上都只是歡場無真愛!  林鄭月娥今天竟然淪落到以為需要借「有效處理疫情」來贏取市民的認同和支持。為何就算她立了心要吃疫症的人血饅頭,結果仍然是灰頭土臉?  值得玩味的是這份據說是由林鄭親自撰寫,來自特首辦的報告為何這麼快就會曝光。可能說明他們根本就是鬼打鬼!這件事令人有理由相信,很多在林鄭身邊的人其實都想佢早啲埋單!  林鄭月娥如果有自知之明,仲想發揮其剩餘價值,想為建制派創造一個有利的選舉氣氛,最佳方法莫如搞場大龍鳳,由建制派上書中央要求林鄭問責下台。然後林鄭就順應建制派的呼籲,鞠躬自省,下詔罪己,然後辭職作個了斷。到時一衆建制奴隸派成員肯定會高度一致,與林鄭月娥站在同一陣線,還要公開表揚他深明大義!到時話唔定又會搞多次官員明星黑幫免口罩任煲煙大聚餐,仲會搵埋上海仔及奇雲史帕斯表演相聲唱雙簧,教吓林鄭月娥如何做領袖!  新來港的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日前會見建制政界代表,再一次呼籲他們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主權移交二十多年來,這一句「依法施政」說過多少次了?但為什麼特區政府越來越不能有效管治香港,也根本失去了領導香港的公信力?為何曾經自以為「好有為」如她的行政精英,今天竟然要天天向中央賣口乖,要不斷乞求中央提供幫助?為何當她呼籲社會團結攜手抗疫的時候,背地裏原來要向中央打小報告,狀告一向以來與特區政府都是同一鼻孔出氣的建制派?  如果有不是 A 貨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人點會選出一個如此無知、如此虛偽的人當特首來領導我們這個社會!想到這點,又看到那些京官像念咒語般說「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已經成功落實」,真的好想大聲笑出來,但又真的是很難笑得出!作者 Facebook  25/02/2020

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1049民監署檔案2002015(謊言七十載詐欺壓至今 仍然依舊荒政廢憲法  國虛民窮始至終剝民產 香港回歸也不例外中)四特首事實賣港為榮利  鄭月娥禍港為患最極端
歲月可證江山可書,太陽月亮星星明目可瞭。神州文明沉淪極限面臨天地人共證其兇惡成性,就歷代再暴也暴不過今天的暴行統治;更可怕的是山河川井湖泊無不禍患人為災難存在其中,民不聊生、生也不如死般,三政荒(行政施政執政)、三法虛(憲法政法民法)、三民亡(民權民主民責)。香港今日也仍然沒差別,僥倖港人德有啟悟。但雖有所作為,其實欠缺了當承擔;原因是三困不解。何解?理據如下:一,直路不走走彎路誤公開聲明獨立。二,政民責任須承擔全港公投自抉前途。三,受騙不忘靠祖國利益跪著等待夢想。
2020/2/23-9:00立場訊:那天也許不遠  疫情失控,坊間又再重提支爆論。何謂支爆?若說股市,早於海嘯時已跌逾七成,都算硬着陸了。若說經濟,由海嘯時的14%跌至今季或近4%,也不算少,但拉得長,似軟着陸,只是日後難再起飛。至於論政,則一輪剷除異己後,權力地位似更穩固。  權力愈似穩固就可放心也罷?歷史告訴我們,股市、經濟最好時就是見頂回落時,而且回落速度往往遠超所想。重溫歷史,歷次皇朝結束、政府倒台,都必先積弱已久,然後有事觸發,最終兵敗山倒。這好比經濟長期積弱,然後消息觸發,繼而股匯大瀉,實在不無兩樣。當蘇聯一天突如其來倒下,O嘴之餘還別忘其整個1980年代的積弱。  不過,預測一個政權倒台不比測樓價易(吾亦測錯多年)。如北韓這家族式極權,逾半世紀仍屹立不倒。明、清二朝皆逾兩世紀,但國民黨統治不夠四十年便爆發內戰,可見差距甚大。改朝換代無既定時間週期,內部積弱往往是倒台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民不夠兵鬥。民心變到連兵也作反,已是倒行逆施、積弱得很,晚期到人所共見了。  若非此類而卻一朝變天,則往往有外力協助。晚明有白銀外流,晚清有列強圍攻,這些都是外力。古時的邊疆作反,對中原而言也是外力。今天中共最怕亦是外部勢力,因為同是一國多省/州結構,美國有分裂中國的能力,中國則無分裂美國的條件。  外力幾時出現?視乎積弱體有否牽動外力的利益。晚明、晚清皆因中國外貿大賺,中外利益嚴重失衡;今天情況相去不遠。換言之,外力已在醞釀,只差一個藉口發作。看吧,那天也許不遠。作者 Facebook
2020年2月23日 上午5:45東方日報:嬰兒斷奶 哮喘斷藥 小童斷學 湖北港人彈盡糧絕  湖北遍布滯留港人,隨時陷入斷奶、斷藥、斷學危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重災區」湖北省目前仍有逾二千五百名港人被迫滯留當地,除了有孕婦臨盆在即外,更有未足一歲的嬰兒及長期病患者,部分人因當地物資短缺,已無奶粉及藥物供應,情況十萬火急。其中與僅九個月大的兒子滯留的港媽哭訴,現時面臨奶粉及尿片均不足的慘況,形容已是「彈盡糧絕」,要求港府多為港人着想,安排滯留港人回港。  本報接獲多名被困湖北的港人求助,當中不乏老弱婦孺。其中港人梁小姐表示,上月初在疫情未惡化前,攜同九個月大的兒子到湖北孝感市探望老爺及奶奶,卻未料內地突然封城,在當地滯留至今。梁稱兒子原本需在本月注射疫苗,惟現時解封無期,恐錯過注射黃金期。  慳奶粉焗減分量 尿片亦不足  除恐錯過注射疫苗黃金期,男嬰尚要面對斷奶危機。梁稱為兒子帶的奶粉在兩星期前已食完,只能購買當地聲稱來自外國的奶粉,價錢較平日貴兩倍,為節省奶粉,兒子更由原本一餐食約八安士奶粉,減少至七安士,並改食「糊仔」頂替。至於尿片亦只餘下一個多星期用量,擔心用完後無法購買。  梁續稱,現時住在老爺及奶奶家中,每日食糧只能靠當地人員運送,惟食物只有菜無肉,擔心不夠營養。她曾多次致電駐武漢辦求助,但只着她留下資料,要求政府運送的物資及藥物一直沒回音。她稱對現狀感徬徨及無助,並已作最壞打算,可能要滯留多三個月,促港府多為當地港人作考慮,盡快安排回港。  隨時錯過面試機會 耽誤升學  同樣向本報求助的港人陳先生稱,其妻子家鄉在湖北,上月十三日妻子帶同兩名分別六歲及三歲的兒子返鄉探親,惟至今歸家無期。他坦言擔心妻子及兩名幼兒的健康及情緒,妻子因事件不停自責,「怪自己點解返去」。他稱次子需服用哮喘藥物,而長子則要在下學年升讀小一,憂慮錯過面試機會,延誤兒子的學業,批評港府多次以有困難為由不接載滯留湖北的港人回港,「唔知政府喺度安排緊啲乜嘢」。  糖尿漢求助無覆 冒險到醫院  此外,本報早前亦報道,指梁先生與妻子及三名子女到湖北探親,現時其食糧依靠當地人員送到樓下,曾有兩日無人送食物,無奈把一日三餐減至兩餐。患糖尿病的梁曾向港府求助,希望獲派藥物,但逾半個月仍未有回音,只能冒險前往當地醫院求醫。

2020/2/22-16:37立場訊:《蘋果》指林鄭向北京呈報告 賴暴亂、醫護罷工阻抗疫 篤建制派、行會成員背脊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全城為抗疫努力之際,有報道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仍然藉疫情進行政治操作:《蘋果日報》表示取得一份由特首辦撰寫、據悉已在月中向中央提交的抗疫工作報告,林鄭月娥在報告形容自己在疫情當中缺乏建制派支持,「四面受敵」,但同時指9月立法會選舉前夕是「難得可扭轉形勢的契機」,希望透過「有效處理疫情」為建制派創造「有利的氛圍」。  《立場新聞》已就報道內容向行政長官辦公室查詢,暫時未有回覆。  另外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1月初上任以來,昨日首次約見本地建制社團代表,包括人大政協,有指駱惠寧在會面有呼籲建制派支持政府和林鄭月娥抗疫,又評價立法會選舉選情嚴竣,呼籲建制派團結,又指「反對派」想取得立法會過半數議席奪取管治權,是不可能的事。  抗疫失效歸咎反送中以來「社會暴亂」 《蘋果日報》報道指,這份上呈中央的抗疫工作報告長達10多頁,除了交代香港疫情形勢、亦有提及港府的抗疫措施,以及重大事件的應對策略。報告首段就把抗疫失效,歸咎於反送中運動引發的「社會暴亂」,令市民對政府信心大幅下降,抗疫工作「百上加斤」。  指建制派未與政府站同一陣線  報告更加評價發起罷工的醫護是「借機鬧事的激進反修例分子」,他們提出「五大訴求」等政治口號手段「和反修例時同出一轍」。  報告又向中央「告狀」,指建制派在今次疫情當中沒有與政府站在同一陣線「令人失望」,形容他們「以選舉理由加入批評政府行列」,行會成員表現亦「強差人意」。  冀中央出招   讓港人感受「親切關懷」  但「告狀」過後,報告亦指如果政府可以「有效處理疫情」,就可以得到市民的認同和支持,因此報告亦提出兩項建議,期望中央協助解決,包括容許口罩供應商向香港供貨,並為本地口罩生產商提供機器和原材料,以及容許港府與湖北及武漢政府商討安排滯留港人返港。  報告認為,如果能解決上述問題,港人就會感受到「中央對港人的親切關懷」,亦是扭轉立會選舉形勢的「契機」,並指港府會竭盡所能「轉危為機」。  駱惠寧籲建制派支持林鄭  另外,《明報》和《now 新聞台》都報道駱惠寧昨日在中聯辦分批會見多個建制社團的領導,是他上月初上任後首次。《明報》引述不具名與會者說,駱惠寧說林鄭月娥在抗疫工作上有努力,港府有處理民生問題,呼籲各人要支持她。有與會者認為,駱惠寧的發言意味著呼籲建制派不要出言批評林鄭月娥。  至於在另一場會面當中,有人提及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大敗,駱惠寧認同結果不理想,認為9月立會選舉選情嚴峻,希望建制派團結努力做事。駱惠寧又表示,「反對派」想在立法會取得過半數議席奪取管治權,強調是不可能的事。23/02/2020

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

1048民監署檔案2002014(無能特首禍港殃民不絕 公帑損濟落空  庸官坐滿衙堂民不聊生 無識無知無竅)鄭月娥妖患不絕港人難安  民監署責無旁貸難辭其咎
違憲法棄承擔直接出賣香港政府行政責任,勾結赤匪引誘國賊併吞基本法。
2020/2/21-22:43立場訊:財委會59票贊成 通過300億抗疫防疫基金 陳志全鄭松泰朱凱廸反對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今日審議300億元抗疫防疫基金撥款,經歷10小時會議,最終在59票支持、3票反對下通過撥款,反對票包括人民力量陳志全、熱血公民鄭松泰、朱凱廸。撥款通過後,當中47億元加強支援醫管局的抗疫工作、15億元支援本地口罩生產、10億元全球採購個人防護裝備等。  鄭松泰批評,政府大灑300億元,「是用震撼的金額數字掩飾起初自己拒絕封關的致命錯誤」,認為基金分配不公,重商輕民。他又指,駿洋邨居民被食衛局及運房局延遲上樓入伙無期,防疫基金僅每戶派6000元,形容是打發他們,「會對基金的撥款申請投下反對票,反對林鄭政府居心不良的施政。」朱凱廸則斥「香港俾功能組別害死」,認為政府只資助有功能組別議員代表的界別,指政府應平均分配,全民派錢。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衷心感謝立法會議員今日支持並通過撥款申請,達致同心抗疫、共渡時艱的目標。她指,政府會繼續評估疫情對社會的影響及聆聽各界的意見,在有需要時會推出更多支援措施,「除了政府提供的支援外,我再次呼籲社會各界在這個困難時期團結一致,以同舟共濟的精神互相支持,共渡難關。」  多名議員倡向市民派錢1萬元  財委會審議撥款期間,多名議員質疑,政府計劃以平均每個口罩3元的價錢包銷是過高,公民黨議員陳淑莊指,根據2013年的報道,懲教署生產的口罩只售一毛三仙;民主黨尹兆堅追問政府會否限制廠商售買口罩的最高毛利率,或考慮由政府生產口罩。公民黨楊岳橋則問及,政府會如何分配包銷得來的口罩,及政府會否參考澳門及台灣做法,將包銷的口罩直接賣給市民。  地產及建造界石禮謙提出,不少行業受疫情影響,如地產經紀「手停口停」,建議應公平、公開、公正地「開倉派米」,每位市民派 1 萬元應急,不用再多費枝節得預算案。他又指今次以300億成立基金,將來應以吸引更多外國企業來港集資以補足。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亦認為,在疫情之下,應持續向打工仔提供援助,同意政府應向每個市民派發 1 萬元津貼,以抒緩市民面對疫情時的恐懼。  邱騰華:設本地生產線有儲備是好事在會上麥美娟提到,工聯會自設口罩工廠生產時,根本不知有此基金,他們成立工廠是不想坐等政府援手,「我哋係只送不賣嘅!」,麥美娟稱未知會否申請基金。她指有投資者想注資生產口罩,向生產力促進局詢問卻未有提供協助,結果他把生產線轉到澳門,希望政府向有心人提供技術支援,以及設立「口罩生產熱線」援助。  向駿洋邨居民派6千元只屬心意、並非補償。朱凱廸指,有準備遷入駿洋邨的居民向他反映,6千元津貼並不足夠,之前租約已完,擔憂無家可歸。他建議當局將居民,到政府宿舍如山頂文輝道宿舍暫住。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指,居民仍可等候編配駿洋邨,或申請調輪其他公屋,又指6千元「只是心意、並非補償」。

2020/2/21-12:33立場訊:政府的無能、無信、無德,造成社會的分化  日前,有政府官員指,抗疫有很大困難,這是由於市民對政府信任度低,而且還有一些暴力事件,反對在家居附近設檢疫站。這兩天,林鄭又指,抗疫工作,因為謠言、假消息、抹黑和分化,增加了工作的困難。  不論是有沒有修例事件和疫情,要社會中沒有謠言、假消息、抹黑和分化,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但若政府能有力有為的盡快撤回修例,有智慧的對抗疫情,不單減低市民的忿怒,能令市民安心無恐,不需通宵排隊搶購口罩消毒藥物,不會盲搶廁紙、米油等,更會減低謠言、假消息、抹黑和分化,抑有進者,團結市民一同抗疫。只有無能、無信和無德的政府,無力處理修例和疫情,便會製造更多謠言、假消息、抹黑和分化。  就以下幾件政府處理疫情事件為例,已顯得政府處理進退失據。  封關  市民及醫護人員要求政府封關,暫停內地人士來港,但政府多番推遲,分批的封了部份口岸,餘下的口岸仍不願封關,還用「自律」的方式,要求從內地來港人士「強制隔離」。但從疫情發展至今,已有超過 30 萬內地人士來港。假若部份人士是隱性疫症病患者,他們已可能將病毒傳至社區。政府以「不能歧視內地人」為由,拒絕封關。但誰要去「歧視」內地人?封關的目的,本是暫停從疫區來港的人,減低傳播風險,但政府渲染成「歧視」,沒有歧視也變得歧視了。  隔離營  安排一些曾與病患者隔離,本是應當的。選址方面均宜選用較偏遠地方。或許真的找不到(這的確備受質疑),要用市區居民附近屋苑作為隔離,本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人人都不希望在家居附近有一些厭惡性的設施,例如戒毒中心,精神病患者家居等,但我們總不能完全拒絕有需要時,讓這些設施安排在家居附近。  可惜的是,政府在處理這事上,除沒有諮詢區內居民外,也視新當選的區議會為無物。特首曾許下諾言,不會使用未入住的屋苑作隔離之用,但最後有反口指,這是唯一的選擇。她將自己的信用完全破壞。  在對政府信任度極低的情況下,政府應放下身段,請一些市民所尊重的衞生專家協助,向市民解釋隔離營的風險,以釋市民之擔憂。但政府與這些專家意見不同,例如戴口罩和封關等,所以也不願借助他們,只是自己用已破產的權力,強行在民居附近設立隔離營,造成民怨,加深市民對政府的憤怒。  醫療及保護物資的分配  在疫情突發的情況下,不單市民「一罩難求」,就是政府資源也會有不足的情形。但怎樣分配不是一個數學問題(以人多分配多的謬誤),而是保障生命的問題。我不反對警隊都要有足夠的保護物資,但相比前線醫護人員,他們更近距離接觸病毒,感染的機會總比警隊多。當然醫管局已非政府部門,政府也有撥資讓醫管局購買,但在供應短缺的情況下,醫管局有錢也買不到。有智慧的政府,必會先將物資分配給(或最低限度,也可借用)最前線的醫護人員。  過去半年,市民對警隊的評價已是低處未算低。看見警隊怎樣將保護物資浪費或收藏備用,不單是醫護人員感到不快,連市民也感到不公。這更加深市民對政府和警隊的不滿。  對公務員不能一視同仁  警隊在多次不同場合聚集,不論是公開集會或私人飯局,處處顯得其霸道,亦被市民看為自甘墮落,失去「紀律」。張建宗對 7.21 元朗事件作出道歉,便遭警隊齊起攻之,張便立刻跪低,向警隊道歉。  另一邊廂,新公務員公會集會,反對政府若干施政,政府便強硬指責公務員的不是。再加上上述所說醫療及保護物資分配的不公,更形成公務員與政府,警隊之間之矛盾。醫管局屬下醫療人員雖不屬公務員編制,他們罷工,只是為得要求政府封關和有足夠物資,林鄭郤公開責難,指他們的行動是「不會得逞」的。這也造成醫護與政府的不和。  鑽石公主號  被隔離於橫濱鑽石公主號的港人,除部份確診和與確診者有密切接觸者仍需留日治療和隔離外,其餘港人均可乘坐政府包機回港。怎料鬧出一事,就是有傳包機也將在公主號上的中國內地人士載來香港。中國駐日領事館指,包機會撤離「中國乘客」。  第一批返港人士中沒有內地人士,但隨後回來的第二批或第三批中有沒有,還不知曉。據聞郵輪內只有約 20 名內地人士。撤僑時順便接載少數鄰近地區人士,經港返回原居地,是人道的安排,市民實無須抗拒。但引起市民怒罵的聲音,原因也是由於政府一向用隱瞞的方式做事,不肯將全部安排先行公佈,最後被人發現。當然提早公佈,會引起反對聲音,但能預先公佈,並公佈詳細安排,如隔離,或送返原居地等,有反對聲音,但也會減少一些對隱瞞的指責。  結語  抗疫的困難,是因政府的無能無信和無德,抑或是社會的分化抹黑,不是「雞和雞蛋」的問題。假若政府能真正謙卑的做實事,不將責任推在他人身上,相信市民也不會有太多責難。只是政府將自己的無能無信無德推在他人身上,這才令市民感覺政府無恥。  「君王若聽謊言,他一切臣僕都是奸惡。君王憑誠信判斷貧寒人,他的國位必永遠堅立。」(箴言二十九篇 12,14 節)掌權者有智慧和謙遜,能凝聚百姓的力量;掌權者的昏庸,只會製造分裂紛爭。22/02/2020

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1047民監署檔案2002013(妖娥終成精禍港百患 港人自救承受三職責  一除偽政二擒賣港匪 三誅黑警緝國賊赤匪)鄭月娥妖首終成精  港府官民三職同行
香港回歸輝煌不再,因由四特首罪行失職責任難逃,堂皇公開出賣港府政權民權構成事實;民監署證:有關罪行錄在存檔案件中(由一千四十七檔)詳述。就今日的香港禍及行政民生民權民責無不極端。律政司濫控,濫法;警方濫捕,濫暴,濫權;由民監署追究其罪行責任,屢避不作事實交代。甚至以可惡極端行為追究罪責視若無睹而侵犯民監署職責。
2020/2/15-12:27立場訊:被控半年前車藏捧球棍鐵通、家藏鐳射筆 20歲青年准保釋須宵禁 去年8月16日晚,一名青年於上水街頭被警員截查,在其車上搜出捧球棍、辣椒噴霧等,其後再被搜屋搜出兩支鐳射筆。事隔半年,青年被控管有攻擊性武器罪,案件今(15日)於沙田裁判法院提訊,辯方申請將案押後,以待索取控方文件,被告獲准保釋。 署理主任裁判官高偉雄批贋以將案押後至3月25日,轉至粉嶺裁判法院再訊,被告准以現金3,000元保釋,期間不得離港、須守宵禁令、每星期到警署報到一次。 被告李育誠(20歲,地盤電工學徒)被控兩項管有攻擊性武器罪,控罪指他於去年8月16日,在上水新康街及新祥街交界管有攻擊性武器,即兩支捧球棍、兩支鐵通及兩瓶辣椒噴霧,及於同月17日,於其於打鼓嶺的住所管有兩支鐳射筆,意圖將其作非法用途使用。案件編號;STCC392/2020
2020/2/14-22:35立場訊:何柱國《星島》登全版廣告 狂寸林鄭民望包尾「笑笑口」 港人無好日子過  今日是情人節,星島集團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何柱國在《星島日報》向林鄭送大禮,刊登全版廣告「狂寸」特首林鄭月娥民望包尾、品牌一落萬丈,又奉勸林鄭政府「唔好使晒我哋納稅人嘅血汗錢」。《星島日報》今日刊出全版廣告署名何柱國,以〈林鄭金句 溫故知新〉,重提林鄭曾於2018年到《東周刊》周年慶典上稱對雜誌品牌「拭目以待」,何柱國如今揶揄林鄭「佢個品牌就一落萬丈」。  廣告又提及林鄭在2018月12月講過一句「如沐春風」,何柱國狠批林鄭到今日講話都仲係笑笑口,但香港市民就日日「如沐寒風」,無好日子過。  何柱國再嘲林鄭民望低:「我本人讀書時考試成日都包尾,而我哋年年考第一嘅特首,佢嘅民望也都係包尾,就快追到我。」他又指若香港人捱得過空前困境都是靠香港人自己,「並唔係靠特首帶領我哋」,又奉勸林鄭唔好使晒納稅人血汗錢。  另一版廣告則署名「李猜猜」,暗寸林鄭曾批評前三屆政府是鴕鳥,反問:「依家你哋大家估吓,邊個先係最大鴕鳥?」

2020/2/14-14:02立場訊:害怕林鄭禍港殃民更甚於疫情  武漢肺炎襲港,特首林鄭月娥本可轉危為機,通過抗疫重新贏取市民信任,奈何她執迷不悟,抗疫以政治考慮蓋過疫情需要,令黎民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也浮露出政府能力日走下坡的崩壞先兆。  國際媒體彭博近日有文章指出,特區政府既不封關阻擋病毒由北方傳來,也對口罩短缺束手無策,反映政府日趨失效(failed state),該做的事也做不來。大家對政府信心全失,人心虛怯,搶購潮此起彼落。  抗疫以來的遲緩反應,足見特區管治能力有多麼殘缺。當周邊地區先後嚴防湖北來客,不是禁止入境就是強制隔離,香港依然大開中門;當武漢肺炎病毒已散播大陸各地,不少國家和地區視大陸為疫區,禁止大陸人入境,特區才開始防範湖北人,卻堅拒封關;當大陸數十個城市已經自行封閉,互相隔離以便全力對付市內疫情,加上香港六千醫護人員罷工要求政府封關,香港當局才宣布對大陸來港者隔離或檢疫。至於檢疫措施,雖説是強制的,卻是絕大部份在各自的居所進行,而且監控工作十分馬虎,不去動用全職警員負責,反而找童軍領袖和退休公務員做義工。  特區政府的失效,除了是林鄭個人的昏庸所致,除了是眼下香港政治體制縱容無心無力者繼續執政之外,也源於她已無法自拔,陷入一個無能獨裁者跟民意對着幹的惡性循環。疫情還未開始,去年以來的逆權運動已把林鄭的政治信譽剝落淨盡,支持率只餘十多個百分點,更有六成人跟政府勢不兩立,到抗疫開展不力,引起社會恐慌,其民望更只能沉疴不起,但她始終無法放下心中的疙瘩,謙卑跟市民對話尋求妥協。  常理看,弱勢政府面對社會大多數人不信任,更須廣結善緣,施政更須貼近民意,才能服眾,政策才能執行,從而逐步重建民望。不過,林鄭自感已成眾矢之的,只會視反對者如仇敵,也害怕放下身段聽從民意,便予人軟弱、認錯之感,更害怕假如事事站在香港人一邊,便會失去北京的寵信。  因此,她的寧願選擇與民為敵,也要保住北京的支持,保住自己的面子,更自以為如此,才能保住管治的權威。但事與願違,繼續逞強以維護自己權威,只招來進一步的民意反彈,最後被迫在更龐大民意壓力下低頭,步步退讓,予人的感覺,是反應遲鈍又冥頑不靈,凡事不可理喻,市民只有反抗到底,才有望扭轉局勢。  更何況,一個政府只有決心堅持己見,卻無決心以果斷措施阻截病源,又怎會把事情弄好。例如,由應否戴口罩到加強限制大陸人入境,林鄭最後也無法堅持己見,但即使退讓了,又無能力保護市民健康,因為她的退讓只是迫於無奈,不是決心要護衛市民。  所以隔離檢疫可以虛有其表,任由需要隔離者乘坐公共交通到居所,也沒方法有效監察隔離者,以至不追蹤在港湖北旅客,比起台灣或澳門當局以嚴密手段尋根究底追查帶菌者、限制其影響範圍、阻止本地傳播鏈伸延等等,林鄭班子豈止動作遲緩,更完全欠缺危機感、責任心和行動力。  政府無心無力,哪怕她坐擁過萬億元儲備,還有超過十七萬人的公務員隊伍,也對口罩以至醫護裝備的短缺都束手無策。特區政府在海外十四個城市設有辦事處,理應廣結政商人脈關係,何以今次抗疫中全交白卷,無法爭取當地政府、民間以至物資供應商的支持?香港一些民間團體和中小企業,千方百計到外地搶購口罩運港,有些更分發基層,反觀當局與商界關係素來密切,唯獨政府無法通過商界海內外網絡,向各地採購相關物資,紓緩民眾和醫護的壓力。究竟是不能也,還是不為也呢?  過去數年,香港每遇流感季節醫院都左支右絀,亦早有人警告必須及早改善及籌劃,否則遇上大型傳染病肆虐,便不堪設想,結果忠言逆耳,武漢肺炎大軍壓境,當局又陷入捱打狀態,不要説醫療護衛裝備不足,甚至裝備庫存多少也無法交出確實的數字。  眼下香港人心惶惶,大家恐懼的豈止是口罩短缺、醫護配備不足、疫情嚴峻等等,更害怕林鄭政府的無德無能禍港殃民。15/02/2020